美联储定于17日至18日举行货币政策会议。美联储主席杰罗姆·鲍威尔8月下旬表示,降息时机已到,几乎“明示”美联储将在9月货币政策会议上宣布降息。 自2014年8月7日起,俄罗斯禁止进口原产于美国、欧盟、加拿大、澳大利亚、挪威的部分食品,包括牛肉、猪肉、鱼类、禽类、乳制品、水果、蔬菜、坚果等。此后禁令多次延长。(总台记者 宋瑶) 1955年,苏州园林局把虎丘剑池的水抽干,淤泥全部清除干净后,在池底赫然发现了一个洞穴…… 吴王阖闾,春秋末期吴国的国君,是历史上有着极高声誉的霸主之一。他凭借出色的军事与政治手腕,使吴国一度成为东周时期最强大的诸侯国之一。 阖闾在位期间,依靠伍子胥和孙武等谋士和将领的辅佐,不仅统一了吴国内部,还成功地扩展了国土,甚至一度威胁到楚国。然而,这位功勋卓著的君主,在去世之后,他的墓葬问题一直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关于阖闾的墓葬,众说纷纭,但普遍的共识是,吴王的墓位于今天的苏州虎丘山下。根据古籍的记载,这片地区在历史上被认为是吴王的安息之地,墓葬的神秘和震撼性至今未曾褪色。 据《吴郡志》和《越绝书》中的记载,阖闾的墓葬是一个极为庞大且精致的工程。墓葬周围设有一个宽达六十步的水池,水深约一丈五尺。 古籍中描述,这个水池被称为“剑池”,并称水池底部埋葬着一具铜棺,周围环绕着三千把宝剑。这些宝剑不仅体现了吴王阖闾生前的威严与富贵,也象征着他在死后的威慑力。 有传说称,当年墓葬建造完成后,数万工人参与其中,修建了这座规模宏大的陵墓。墓内的铜棺和三千宝剑的真实性引发了后人无数的猜测,尤其是水底墓葬这一特征,令考古学家和历史学者一直无法深入挖掘。 剑池和虎丘的名称由来,至今依然是吴地最具传奇色彩的故事之一。传说中,阖闾的墓葬中陪葬了大量的宝剑,其中以鱼肠剑最为著名。这些宝剑的数量多达三千把,因此,这片水池被称为“剑池”,象征着阖闾一生的英武与富贵。 此外,古籍中提到,墓葬完成后的第三天,一只白虎出现在墓地上空,仿佛在守护着这座宫殿般的陵墓。白虎的出现,被视为一种神异的兆象,随后这座山也因此得名“虎丘”。据说,这只白虎不仅仅是墓地的守护神,也是阖闾灵魂的象征,表达了他死后的威严与荣耀。 另一种说法是与秦始皇有关。传说秦始皇途经此地时,命人掘开吴王的墓,欲取走其中的宝剑。然而,掘墓之时,一只白虎突然出现在周围,伴随而来的是地面裂开,水池随之形成。这一事件至今仍被许多人视作历史的奇迹之一,也为这片土地增添了神秘的色彩。 关于吴王阖闾墓为何成为水底墓,学界有不同的看法。有学者认为,这一变化可能是自然因素导致的。随着地质运动和水位上升,原本位于陆地上的墓葬逐渐被湖水淹没,最终形成水底墓的状态。 而另一些学者则认为,水底墓的形成或许与人为的工程变化有关。在后来的修建过程中,墓葬位置发生了变化,可能是为了保护墓中珍贵的陪葬品,或是出于风水等文化考虑,将墓葬设置在了水下。 无论其形成原因如何,吴王阖闾墓水底墓的状态也为后来的考古工作增添了不少困难和谜团。1955年,苏州市为了整修虎丘山名胜古迹,曾对剑池进行过疏浚工作,期间,在池底发现了疑似墓门的遗迹。 这一发现引起了考古学者的高度关注,因为它可能意味着阖闾墓的确存在于此。然而,由于该遗迹的性质尚未得到确认,考古学者只能对此持谨慎态度,无法立刻揭开墓葬的真相。 时隔二十多年,1978年,剑池再次进行抽水清淤工作。此次清淤中,考古人员发现了三块横叠的石板,疑似为墓门所在。 这一发现再次激起了人们对于阖闾墓的兴趣,并进一步增强了人们对墓葬真实性的信心。然而,尽管发现了这些疑似墓门的遗迹,具体墓葬的规模、形态以及其中是否蕴藏着传说中的“鱼肠剑”以及其他珍贵文物,依然无从得知。 2008年,苏州市再次对剑池进行了抽水清淤,虽然这次工作使剑池水面见底,但阖闾墓的真相依然未能揭开。这一系列的发掘工作虽然为我们提供了线索,但关于吴王阖闾墓的具体位置和内部情况,依然处于无法确认的状态。 吴王阖闾墓作为历史上著名的王陵之一,因其潜藏于水底而显得更加神秘。围绕着这座墓葬的诸多谜团,尤其是其中可能埋藏的珍贵宝物,如传说中的鱼肠剑,依然吸引着无数考古学者和历史爱好者的关注。 尽管历史的尘埃覆盖了这座墓葬的许多细节,但随着现代科技和考古手段的进步,未来的发掘工作或许能够解开这些谜团,揭示出更加丰富的历史遗存。 参考资料:苏州市传统文化研究会编. 《传统文化研究:第16辑》 2008国内期货配资平台
|